h-logo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方案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3-03-07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将举行2013年全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依据《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要求,制定我校的比赛方案如下:

一、工作小组:

组 长:甘朝威

副组长:周广大

(1)项目组

组长:钟红常 、赵燕玲

副组长:赖雪琴、陶雪玲

组员:黎莹 陈丹 李海胜 蒋丽萍 林创荣孙超 符之 邱邢海  张梦菲 成功   邬可君  张一曲 刘玉奇 李适 刘瑞琪 张建全

任务:

1、认真研究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通知精神,关注制定校内比赛方案。

2、做好项目选题的指导及参赛项目的报名工作。

3、调动本学科集体智慧,做好参赛项目的质量跟踪和比赛排练工作。

4、做好参赛教师的比赛的各项指导工作

(2)技术组

组长:周导元

组员: 由组长安排确定人选。

任务:

1、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

2、对项目制作进行技术指导。

(3)评审组

组长:赖雪琴

组员:由组长安排确定人选。

任务:

1、制定比赛的评分标准和程序,组织校内信息化教学的比赛和选拔工作。

2、做好参赛获奖项目的点评。

 二、竞赛时间、地点。

竞赛时间:2013年3月20日。

竞赛地点:主校区C304。

三、  竞赛项目分类

    项目1:多媒体教学软件。

    项目2:信息化教学设计。

四、竞赛项目要求及比赛形式说明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

此项目重点考核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展示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

1.参赛软件应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仿真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2.参赛软件应能实现助教、助学功能,有明确的导航,界面统一,支持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包含训练和考核,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其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风格形式不限。实现手段上建议采用三维动画、仿真等现代技术方法。

3.参赛软件应是参赛教师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4. 比赛形式:赛前完成软件制作,比赛时参赛教师展示、讲解多媒体软件10分钟。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

此项目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进行讲解和应用演示。

1.教学设计应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针对1-2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单元中的部分内容,但须保证其教学的完整性。

3.教学设计须有教案、教学设计说明及多媒体演示,重点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特定教学任务、解决教学中重难点问题的作用,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贡献。

4.信息化教学设计必须是参赛教师原创

5. 比赛形式:赛前完成教学设计,比赛时参赛教师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

 五、参赛选题要求

1.如果报送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应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的教学内容进行制作和设计。

2.如果报送的是信息技术类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作品,应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的教学内容进行制作和设计。

六、报名参赛办法与要求

(1)教师按各学科目组报名,按照项目类别参赛。各科组在选拔的基础上,集合学科组的集体智慧,重点打造2个作品报名参加校内比赛,优秀作品多报不限。

(2)以学科组为单位上交参加校级比赛教师的统计表(电子文档)及作品(电子档)到教务处。上交时间:第4周周三(3月13日)前。交到主校区蓝永健老师文件夹(科组参赛教师统计表在蓝永健老师文件夹)。

(4)参赛选手为我校任课教师及其他教辅人员。

(5)参赛软件应在Windows系统下或IE浏览器下能直接运行,软件作品必须无病毒,运行良好。

(6)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七、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个人奖、优秀组织奖,个人奖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名额按实际参赛作品数的10%、20%、30%和40%设定;优秀组织奖设3个,原则上按获奖数量多少授予前3名的学科组及专业部。

 

 

 

 

                                                     2013年3月5日

教务处

 

 

企业微信登录
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找回
找回密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